中华农业英才奖
候选人推荐书
(2009年度)
被推荐人姓名: 李炯道
专业技术职务: 高级农艺师(享受研究员级待遇)
专业或专长: 农业技术推广
推 荐 单 位: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
农业部人事劳动司印制
五、在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或推动农业发展中做出的突出贡献(限2500字)
1、为我省水稻盘育苗机械插秧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1981前我省没有一亩机械插秧,为了彻底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水稻插秧的繁重劳动,在李炯道同志主持下,1981年我省从日本引进水稻盘育苗机械插秧技术。在五常县第3良种场进行试验示范,结合我省水稻生产实际全面进行大棚盘育苗机械插秧技术的试验及研究。经过两年的蹲点,与当地科技人员系统地进行了育苗床土配制、培育壮秧、不同密度、不同品种、机械移栽、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等试验研究,获得亩产1000多斤的产量,引进项目获得全面的成功,并提出了为我省实践水稻育苗机械插秧技术的普及应用技术可行性报告和技术规程。引进、消化吸收日本机械插秧项目得到成功为我省进行水稻机械插秧奠定了基础。1985年我省从日本引进1100台插秧机,当年在全省推广应用获得成功。目前全省水稻育苗插秧面积已发展到1600万亩左右。并呈逐步扩大势态。
2、提升了黑龙江省水稻栽培技术水平
上个世纪黑龙江省的水稻栽培主要是水育苗和湿润育苗,秧苗不壮,插后缓苗时间长,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当时全省平均亩产在400—500斤徘徊,李炯道同志从1980年开始组织全省科技人员进行了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系统地研究了品种的选定、培育壮秧、科学整地、化学除草、不同密度、水层管理、防病虫、产量构成因子等栽培技术。1982年获得成功,1983年开始全面推广,彻底改变了我省水稻栽培技术,平均亩增产高达150—200公斤。为了加大力度推广和标准化推广,他组织全省各地制定800—1000斤的不同区域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图,送到千家万户。因该项栽培技术模式化推广,标准高,防止了跑粗走样,单产水平高,经济效益显著而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983年我省水稻300万亩的情况下,年平均水稻面积连续10年以100万亩的速度发展,迅速成为北方水稻大省。后该栽培技术得到全国推广。1988年荣获省长特别奖。1994年获农业部陕北地区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推广做出特别贡献奖。1985年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享受国务院终身特贴。
3、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影响了全国
80年代中期开始我省水稻面积迅速扩大发展,旱田地区的农民没有水稻插秧习惯。为解决繁重劳动的实际问题,在李炯道同志主持下,我省开始水稻抛秧栽培试验示范。获得成功后,在我省旱改水稻的地区大力推广。因为旱改水稻的地区人均种水稻面积大,春季插秧劳力紧张,因此,深受农民的欢迎。并向省外扩大推广,现已在南方扩大推广获得显著成果。现在我省在抛秧栽培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在高产栽培中扩大推广抛秧盘育苗摆插秧技术,该项技术不产生根部植伤,带土、带肥、带蘖移栽基本无缓苗,可实现带蘖移栽,最高单产水平达1600斤。
4、水稻超稀植栽培技术是实现水稻高产技术路线的最佳选择
在李炯道同志主持下,全省农技工作者在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在高产栽培理论基础上进行了超稀植栽培技术的研究和试验示范。通过几年的选择大穗品种、育壮秧、超稀植、节水灌溉、合理耕作、防病除草、高产产量构成、优质品种等一系列的试验研究,不断地定性量化各种影响产量的因子,并科学组装,1994年开始在生产上示范推广,平均亩产达到550—600公斤的高产。这项技术真正实现了旱地水稻靠分蘖增加有效穗数实现高产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新突破。比旱育稀植平均亩增产100—150多公斤,彻底改变了我省水稻生产品种穗数型育种栽培到大穗型品种栽培的高产技术路线的实现。现已成为我省创高产的主推技术。2002年获省长特别奖。
5、解决了我省水稻育苗生产瓶颈
水稻旱育苗能够育出壮秧,但立枯病严重成苗率低严重影响旱育苗稀植栽培技术的推广。为了解决无病壮秧和促进旱育苗稀植技术的推广,根据旱育壮秧的理论,1981年开始进行水稻旱育苗育苗床土配制技术的试验研究,系统地研究和试验示范了育苗场地的选择、床土培肥、氮磷钾配比、防立枯病药剂的筛选、土壤PH调整技术、化控剂筛选和实用技术、播种量、播种方法、秧田管理、壮秧标准等方面的定性量化试验研究。提出了防病育壮秧技术,根本上解决了推广旱育苗稀植技术推广中的旱育苗壮秧技术瓶颈。同时积极研制旱育苗床土专用的水稻育苗壮秧剂。现在已成为水稻生产育苗必须使用的生产资料,并填补了空白。目前在全省水稻生产全面推广应用,在全国水稻旱育苗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水稻育苗壮秧剂研制与推广1996年获省重大科技效益奖。
6、酵素生物有机肥系列产品研发填补了我省的空白
李炯道作为黑龙江省达丰公司研发酵素生物有机肥系列产品的应聘首席研发专家,2000年2月完成了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强力酵素有机肥研制开发”,并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2001年-2007年,又开展了哈尔滨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酵素矿质有机肥的研制与开发”,并于2008年2月通过验收。在此项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的实际,进行了“龙祺”酵素生物有机肥的研制与开发,现已取得了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认定及国家发给的产品许可证。同时,该项目还于2001年列入为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2004年列入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03年列入国家科技部重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2006年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在项目的研发过程充分利用微生物的互生、共生、拮抗、寄生的原理,利用GT技术路线(绿色微生物群),应用“粘合介质”技术,利用农牧业废弃物作为发酵基料,用微生物群的次生代谢物—酵素,以各种矿石的功能作用,提高酵素的动力,提高了产品的多功能化。该产品集供肥强劲持久、抑制各种病虫害、提高作物免疫力、解毒降解土壤残留、净化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恢复土壤肥力、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等,填补了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的首选生产资料的空白。该产品已在省内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省外江苏、山东、吉林、内蒙等地推广应用。
六、重要科技奖项 [限填国家三大奖,省、部级一、二等奖,六项以内。请在基本信息栏内按顺序填写成果(项目)名称,类别(国家、省、部)名称,获奖等级,排名,获奖年份,证书号码,主要合作者]
七、论文和著作(限填有代表性的论文和著作十篇(册)以内。请在基本信息栏内按顺序填写论文、著作名称,年份,排名,主要合作者,发表刊物或出版社名称)
八、推荐单位意见
被推荐人所在基层单位意见:
从70年代至今,李炯道同志一直在我站主持全省水稻栽培技术工作。在他主持下完成的大棚盘育苗机械插秧技术的试验及研究,为我省水稻盘育苗机械插秧的实现奠定了基础;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及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提升了黑龙江省水稻栽培技术水平,并影响了全国;他确立了水稻超稀植栽培技术是实现水稻高产技术路线的最佳选择。李炯道同志早期作为水稻育苗壮秧剂研制与推广的首席专家,解决了我省水稻育苗生产瓶颈;作为黑龙江省达丰公司研发酵素生物有机肥系列产品的应聘首席研发专家,使酵素生物有机肥系列产品填补了我省的空白。在此期间他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的重大科技奖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长特别奖(省重大科技效益奖)3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级丰收奖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3等奖3项,部级丰收奖三等奖3项。
同意推荐李炯道同志为中华农业英才奖候选人。
2009 年5月12日
推荐单位意见:
从70年代至今,李炯道同志一直在我站主持全省水稻栽培技术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长特别奖(省重大科技效益奖)3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级丰收奖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3等奖3项,部级丰收奖三等奖3项。
李炯道同志为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意推荐为中华农业英才奖候选人。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
2009年 5月 27日
受奖情况 ;
1、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1994年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号;85一01一01。
2、 寒地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研制及推广。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 2等奖。证书号农一2一005一03 。
3、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1991年获省科技进步3等奖。证书号;91一036一04。
4、 水稻壮秧剂研制及应用技术研究。1994年获省星火3等奖。证书号94一20一02。
5、 黑龙江省4作物生产技术规程制定与推广。1994年获厅技术进步1等奖。编号,94一1一5。
6、 水稻育苗壮秧剂研究及应用技术研究。1996年获牡丹江市政府科技进步2等奖。证书号;931303。
7、 推广旱育技术稀植栽培技术,85年获厅1等奖。证书;85一1一1。
8、 寒地水稻应用ABT生根粉技术,1992年获省厅科技进步2等奖。编号;95一6一1。
9、 水稻应用ABT生根粉技术示范推广。1992年获省科委、省计委1等奖。编号;92一09一01。
10、 水稻簿膜育苗技术80年获省厅2等奖。
11、 水田化学除草技术,80年获省厅2等奖。
12、 水稻育苗床土配制技术,1984年获厅2等奖。
13、 水稻旱育稀植生产技术规程推广。厅二等奖,编号;92一472一2。
14、 苗床施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厅2等奖,编号;90一58一1。
15、 推广简易 盘育苗机械插秧栽培技术。厅3等奖,编号;87一60一1。
16、 水稻苗床调酸增肥剂试制与推广。停等奖,编号;91一27一3。
17、 北方水稻旱种栽培技术的推广与改进。1988年获农业部科学进步3等奖。证书号;880333。
18、 林业部特等奖。Abt生根粉(94年),连续4年获林科院科技司一等奖。
19、 黑龙江省水稻旱育苗插秧综合高产栽培技术,98年获农业部丰收3等奖。编号;891420一1。黑龙江省庆安等4县,寒地水稻应用摸式图高产综合栽培技术,91年获3等奖。编号;911514一1。
20、 木兰县水稻综合丰产技术88年获部3等奖。编号;88一46一5。
21、 水稻节水增产增效配套技术,2000年获全国丰收奖2等奖。编号;2000一048一01。
22、 大豆综合增产新技术推广,1998年获全国农业丰收奖2等奖。编号;199805203。
23、 1994年在陕北地区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推广中做出突出贡献获国家科委、农业部、外专局表彰。
24、 1988年水稻旱育稀植技术获省长特别奖。
25、 1996年水稻育苗壮秧剂研制与推广获省长特别奖。
26、 2002年水稻超稀植栽培技术研制与推广获省政府重大效益特别奖。
27、 1992年享受国务院终身特贴。
28、 寒地水稻三超栽培技术07年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
29、 寒地水稻三超栽培技术 证书;2007-013-04
总计:33项次。
论文发表;
1、 依靠科技开发增强我省水稻生产后劲,获省科协3等奖
2、 浅析农技推广工作信息与信息服务,93年获省农协会优秀论文奖
3、 水稻应用ABT生根粉技术总结或国家林科院1等奖
4、 92年应邀赴南韩参加62届国际农化学学会发表论文题为;寒地水稻育苗床土配制技术和推广,或优秀论文发表奖
5、 集中开发水稻适宜区的调查,被选中国党政企业事业干部论文集。
6、 水稻超稀植栽培技术02年垦殖与水稻登载。
7、 02年夏锄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02年黑龙江农业登载。
8、 高油大豆中后期管理技术,02年省农民致富之友登载。
编书;
1、 水稻超稀植栽培技术,92年民族出版社发行。
2、 稻、玉米、大豆新栽培技术,延边人民出版社93年发行。
3、 农业实用技术问答,86年省农业出版社发行。
4、 农业争增产增收新技术88年农业出版社发行。
5、 水稻育苗壮秧剂研制与推广,95年省朝鲜族出版社发行。
6、 水稻优质米生产技术与研究。99年省朝鲜族出版社发行。
7、 寒地水稻栽培技术,98年省科技出版社发行。
8、 黑龙江水稻,2000年省科技出版社发行。
技术职称;
1995年 技术员
1987年 农艺师
1993年 高级农艺师
2002年 享受推广研究员
职务;
1985年任副科长
1987年任科长
1992年任副站长
学历情况;
1952年出生于五常市民意乡草庙村
1959年万宝乡红光村上小学
1965年万家朝鲜族小学毕业
1968年哈32中学毕业
1973年佳木斯农校毕业
1989年日本国八个岳中央农业实践大学研究生毕业(任定本科)
连续3届省水稻顾问组成员,秘书
省农业技术推广学会秘书长(1998年一2007年)
省有机稻学会副会长(07年)
省土肥评审委员(0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