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登录 注册 2023年6月2日  
 
 
  首页 行业资讯 商机在线 有问必答 专家库 企业名录 土地流转信息平台 专题专栏 访谈录 成功案例 政策法规 产业地图 改良观察 改良字典 视频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访谈录  
毫不松懈推进科技抗灾全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
发布时间:2013-08-23

        “立秋”已过,还有1个多月秋粮即将大面积收获。近日,我国南方遭遇罕见高温干旱、北方出现较为严重的洪涝灾情,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如何?全年粮食能否实现再夺丰收?需要采取哪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日前,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就这些问题接受了记者专访。
        记者:当前南方干旱和北方洪涝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何?夺取今年秋粮丰收面临哪些困难?
   
    余欣荣:当前秋粮生产形势复杂,主要是气候异常,给秋粮生产带来严峻考验,主要表现在“两大影响、两大威胁”。
   
    “两大影响”,就是南方的高温干旱和北方的洪涝灾害的影响。
   
    7月以来,南方地区出现了1961年以来最强的高温少雨天气。这一罕见的天气,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极端温度高,给粮食和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困难。据我部农情调度,截至8月16日,南方13省(区、市)农作物受旱面积超过1亿亩,成灾面积超过5000万亩,是当地近十年同期受旱最重的一年。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高温干旱,对中稻造成不同程度的高温热害。同时,由于土壤失墒严重,影响在田玉米授粉和灌浆。一些地区双季晚稻因缺水栽插困难,只能改种。
   
    入汛以来,东北、华北地区降水比常年偏多3~5成,三江平原和华北部分地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东北地区受涝面积超过1000万亩,华北部分地区也出现内涝。特别是上周末东北部分地区的强降雨,使部分地区粮食作物受淹,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两大威胁”,就是病虫危害和秋季霜冻的威胁。
   
    当前正值主汛期,也是病虫害的高发期。东北、华北和黄淮等玉米主产区的三代粘虫和北方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接近尾声,但仍不可掉以轻心。据监测,南方地区水稻“两迁”害虫发生期提早,发生的范围广,褐飞虱褐短翅型成虫比例明显比往年偏高,大大提高了繁殖系数,增加了防治难度,同时东北稻区雨水较多,稻瘟病也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今年东北受低温春涝影响,部分地区播期推迟,导致生育期相应延迟,特别是黑龙江四、五积温带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玉米和大豆生育期推迟3~5天,增加了后期遭遇早霜的风险。南方地区发生寒露风的风险依然存在。
   
    记者:今年农业部提出要力争粮食生产再夺丰收。面对如此复杂严峻的局面,能实现这一目标吗?
   
余欣荣:全年粮食生产的三季,夏粮、早稻已丰收到手,夏粮增产39亿斤,早稻我部预计增产15亿斤。占全年粮食产量的70%以上的秋粮,虽然遭遇南旱北涝,但夺取丰收依然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面积是增加的。预计秋粮面积增加800多万亩,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水稻面积增加较多。二是政策扶持是有力的。7月份,中央财政专项安排10亿元资金,支持东北和南方水稻产区综合施肥促早熟。 
   
    今年暑期后国务院召开的第一个常务会议,就是专题研究防汛抗旱和农业抗灾救灾工作,中央财政又安排5亿元资金,支持开展病虫防控和受灾区改种补种,释放了重农抓粮的强烈信号,表明了中央夺取粮食丰收的坚定决心。三是灾害影响是局部的。从全国来看,今年的旱情略轻于常年同期,洪涝灾害也明显轻于常年。尽管局部受灾较重,但大部地区秋粮长势正常,东北、华北、西北秋粮长势较好,特别是旱地作物明显好于常年。只要我们把秋粮科技抗灾措施落实到位,夺取全年粮食丰收有基础、有希望。
   
    记者:您刚才说到科技抗灾,农业部将采取哪些科技抗灾措施减轻灾害影响确保粮食生产再夺丰收?
        余欣荣:农业防灾减灾,关键是科技抗灾。这是我们农业部门的职责所在、优势所在。针对当前的灾情,推进科技抗灾在技术上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突出一个“抗”字。旱涝严重的地区,要以浇水排涝为重点,抗御高温干旱和洪涝灾害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特别是抓好东北的玉米、水稻和南方的中晚稻生产。二是突出一个“促”字。黑龙江北部和内蒙古东部生育期推迟的地区,南方因旱栽插偏晚的双季晚稻及黄淮海夏玉米产区,要以促早熟为重点,加快生育进程,确保安全成熟。三是突出一个“防”字。重点是抓好东北和华北地区的粘虫、南方水稻“两迁”害虫,以及北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同时,及早做好防范东北早霜、南方寒露风的各项物资和技术准备。
   
    各级农业部门要坚定夺取秋粮丰收的目标不动摇,立足抗灾夺丰收,坚决打好农业科技抗灾减灾攻坚战,为夺取秋粮丰收赢得主动。当前,一要抓好政策落实,农时不等人,病虫防控的补助资金,要尽快落实到专业化服务组织,支持开展统防统治。改种补种的补助资金,要细化实化方案,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尽快落实到村组和农户,支持农民搞好生产自救和灾后生产恢复。二要推进分类指导。科技抗灾一定要强调针对性、有效性。农业部门要组织专家根据受灾情况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制定分区域、分灾种、分作物的科技抗灾技术方案,加强分类指导,落实关键技术。受旱地区加强水源调度,能浇一块是一块,能保一块是一块。绝收地块及时改种生育期短、耐旱能力强的玉米、马铃薯、蔬菜等作物。受涝的地区发挥农业机械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疏通沟渠,抢排积水,增施肥、促生长。未受灾的地区,要加强田间管理,争取多增产,弥补受灾地区损失。同时,结合落实综合施肥促早熟补助政策,及早做好防霜冻的各项准备。三是加强病虫防控。落实好防控责任,发挥好区域病虫监测站的作用,一些重点区域还要组织病虫测报员,深入田间地头查病虫情,及时发布病虫信息,大力开展统防统治,对重发区实施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坚决遏制病虫暴发流行。四是搞好指导服务。科技抗灾措施能否落实,指导服务至关重要。继续组织机关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指导服务,落实抗灾田间管理措施。强化示范引导,扎实抓好粮食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率先落实防灾增产关键技术,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

 
0
访五常市水稻协会会长育种专家李守哲(1)
王世元: 中重度污染耕地5000万亩 每
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能受益
毫不松懈推进科技抗灾全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
访国内著名水稻育种专家——孙强
专访水稻专家——刘志彬
专访益海(石家庄)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五良易”傻瓜栽培新技术 提高水稻单
对话刘志彬先生—“多胚孪生标记”育种新突
对话刘志彬先生—知本农业
稻田守望者——袁隆平的世界
袁隆平:我希望农民从土地上彻底解脱出来
和黑龙江网民的一次对话
粮食危机最终还是“水危机”
农药如何使用效果方更高
水稻后期管理措施
   
地改良种植示范地
养殖合作
水田土壤防渗保水剂科技成果
水田土壤防渗保水剂检测报告
盐碱地改良项目
   
科学育苗
盐碱地区水稻育苗主要影响因素是盐碱为
农业节水
水稻田间水管理,应根据不同土壤类型,
专业施肥
在大部分盐渍化土壤中,土壤有机质含量
肥料大讲堂
专家栏目直播,吉林电视台乡村行栏目报
优良选种
种子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农民增
盐碱地开发
“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
法律法规
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告知人们,什么可
盐碱地成功案例
给观众以启迪智慧、更新观念的具有时代
   
长岭县北平镇乡后27

  合作机构  友情连接  合作媒体  
    吉林农科院     吉林农业大学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     吉林省农作物新品种引     吉林大学植物学院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商务合作
欢迎关注财源科技微信公众平台
Copyrig 2005 @ 中国盐碱地改良网 版权所有
吉ICP备12003262号-1 技术支持:节约网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