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登录 注册 2023年6月2日  
 
 
  首页 行业资讯 商机在线 有问必答 专家库 企业名录 土地流转信息平台 专题专栏 访谈录 成功案例 政策法规 产业地图 改良观察 改良字典 视频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改良图集  
无棣“渤海粮仓”示范区 盐碱地上麦浪滚
发布时间:2015-06-12    来源:杜

记者在一望无际的金色麦田

昔日盐碱地,今朝边粮仓

在无棣“渤海粮仓”示范区,记者看到大片大片金黄色的麦田,宛如一望无际的金色海洋。轻风吹过,沉甸甸的麦穗纷纷摇动身姿,丰收的喜悦展现在每一个为此付出的工作人员的脸上。“在盐碱地上种庄稼获丰收,这在过去是做梦都不敢想的。”“渤海粮仓”无棣项目示范区负责人梁国栋介绍,今年的小麦长势不错,预计平均亩产可超过350公斤。

早些年前,梁国栋怎么也想不到盐碱地上能种庄稼的实事,更何况无棣县柳堡镇这靠近盐场的7715亩中度盐碱地。“除了少数几亩棉花,原来这片土地基本上都荒着。”

直到2013年4月,国家开始实施渤海粮仓工程,中科院、科技部联合河北、山东、辽宁、天津四个环渤海省市的数百名科技人员,组成二十多个技术研发和攻关团队,研发盐碱地治理技术。作为渤海粮仓工程的发起者,李振声院士选育了专门用于盐碱地种植的耐盐小麦品种—小偃系列,试种后增产20%以上,并在环渤海地区大范围推广,针对盐碱土壤特点,中科院还研制出了特殊的微生物菌肥,这种肥料可以让土壤形成团粒结构,切断土壤里往上返盐的毛细管,大大降低了耕作土层的含盐量。

得此新科技和新举措,无棣县在柳堡镇流转盐碱土地7715亩,启动无棣“渤海粮仓”示范项目。项目以ETS微生物技术改良盐碱地,同时发挥李振声院士选育的小麦优良品种抗盐碱和晚播不晚熟的特性,大力实施改良盐碱荒地及棉改粮示范推广,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对此,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格外重视,于2013年5月23日特来视察。

“沟沟渠渠,那都是庄稼的血管!”

记者跟随项目负责人梁国栋在示范园区观看丰收景象的同时,也注意到园区里配备的各种先进科学仪器以及桥、闸、沟等基础设施。

示范园内的24个“指挥稻草人”就属于高端科技设备之一。“指挥稻草人”也称“大数据”,记录土壤湿度、当天温度、风力以及盐碱的含量等,“稻草人”这边实地勘察,中科院那边就能看到记录结果。“为了配合“渤海粮仓”工程,县政府专门出资成立了国有独资公司——无棣中科现代农业工程有限公司,具体负责项目实施。”梁国栋告诉记者,为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已经投入了4000多万元用于沟路渠桥涵闸基础设施建设,“修筑田间生产路377331米;平整土地5700余亩;建桥、涵、闸65座。”渤海粮仓示范园高级农艺师张祥宗指着田间的沟渠,介绍每条斗沟、农沟、毛沟的用途,并且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就像我们皮肤下的血管,有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指望着它们‘输血’呢!这也为丰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为了确保遇涝及时排水,在横贯园区的保丰沟南北端及粮仓四路东端建排水闸各一座,在保丰沟南端建强排泵站一座,全面提升农田抗旱和排涝能力。

是什么让麦子在贫瘠的土地上“硕果累累”?

尽管是盐碱地上长出来的庄稼,试验田小麦的涨势却一点也不输平常麦种,恰恰相反,虽然高度略低于平常麦种,但也因此更显茁壮。随手剥下一粒麦子,用牙一咬,感觉与普通麦子相比,“小偃”系列麦子更为坚硬,“这个麦子的横切面像玻璃一样呢!“小偃”系列的麦籽书硬质麦,更适合做面包、拉面等劲道食品。”张祥宗介绍,“小偃”系列麦种具有良好的特性,除去抗盐碱耐瘠薄、适应范围广,出粉率更高,面粉白度也好,而且晚播不晚熟,“10月5日至11月15日均可播种。”更值得一提的是,大面积种植的“小偃”系列麦种具有亩产550公斤以上的潜力。

究竟是什么技术让优质麦种在贫瘠的土地上“结出硕果”,随后,张宗祥对记者讲起了低产田变高产田的科学原理。

原来,目前采用的是微生物改良盐碱地技术,利用秸秆碳源,添加多种有益土壤微生物菌群组成的土壤改良产品和微生物有机肥,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良前,走进田地都觉得硌脚,土块板结在一起,不像现在土质这么松软。”张宗祥说现在的土地走上去是有弹性的。因为土壤团粒结构能提高水分入渗率,加速土壤脱盐,降低潜水蒸发,减少返盐,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具体做法是微生物菌剂(每亩黑白液各2升和金水酵素1升)+微生物肥料(复合微生物有机肥每亩150公斤以上)+耐盐优质小麦品种(小偃81和小偃60),逐步将中、低产田变成高产稳产田。

科技改变生活,“渤海粮仓”将再创辉煌

采访中,大面积收割也正式开始,几台联合收割机同时展开作业。

捧着金灿灿的麦粒,梁国栋和张祥宗抑制不住脸上的笑容,“丰收啦!”这片丰收的土地上,所有的人都喜笑颜开,不仅仅是看着丰收的景象,更是对“渤海粮仓”工程未来的憧憬。


据悉,项目实施后,以往的种植模式从种植棉花“一年一熟”创新为小麦、玉米轮作“一年两熟”模式,极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粮食产量和经济收入,无棣“渤海粮仓”示范样板项目进展有序。

据了解,未来整个渤海粮仓项目将重点突破核心技术,实现到2017年增粮60亿斤,到2020年增粮100亿斤的目标。

这不禁让我们想起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的一句话:科技改变生活!“渤海粮仓”今天、明天的奇迹与辉煌将毫无例外地崛起于现代科技的翅膀之上。

 
0
盐碱地绿化觅得新“良方”
玉环盐碱地上扁柿似的橘子喜获丰收
农大教授林琪10年育种 让盐碱地上长出丰
我省盐碱地种稻试验取得初步成效 平均亩产
无棣“渤海粮仓”示范区 盐碱地上麦浪滚
探访渤海粮仓项目的发源地中科院南皮站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地改良种植示范地
养殖合作
水田土壤防渗保水剂科技成果
水田土壤防渗保水剂检测报告
盐碱地改良项目
   
科学育苗
盐碱地区水稻育苗主要影响因素是盐碱为
农业节水
水稻田间水管理,应根据不同土壤类型,
专业施肥
在大部分盐渍化土壤中,土壤有机质含量
肥料大讲堂
专家栏目直播,吉林电视台乡村行栏目报
优良选种
种子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农民增
盐碱地开发
“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
法律法规
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告知人们,什么可
盐碱地成功案例
给观众以启迪智慧、更新观念的具有时代
   
长岭县北平镇乡后27

  合作机构  友情连接  合作媒体  
    吉林农科院     吉林农业大学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     吉林省农作物新品种引     吉林大学植物学院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商务合作
欢迎关注财源科技微信公众平台
Copyrig 2005 @ 中国盐碱地改良网 版权所有
吉ICP备12003262号-1 技术支持:节约网 站长统计